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剛剛過去,關于汽車購買前前后后各個環節的騙局都被大量曝光,可以看到的是,去年以來仍然有不少關于汽車投訴糾紛發生。
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剛剛過去,關于汽車購買前前后后各個環節的騙局都被大量曝光,可以看到的是,去年以來仍然有不少關于汽車投訴糾紛發生。而分析大量的案例可以發現,其實不少的陷阱在買車的時候只要留心注意一下,就可以及時發現并避免。如今,在購車環節的陷阱層出不窮,涉及面非常廣,在這里我們專門選擇了幾個比較典型的方面進行分析,看看如何才能夠盡量避免這些不必要的陷阱。
案例1:汽車金融貸款噱頭很多貓膩不少
其實不用交?蹊蹺的購車貸款管理費
據重慶時報報道,王先生在2016年7月購買了一輛小轎車,考慮到資金比較緊張,王先生選擇用貸款的方式購車,而首付當時一共花費了5萬多元。不過他卻發現,4S店還收了他一個管理費,每個月100元,一次性收了三年,一共是3600元。無獨有偶,市民張先生也在今年3月份按揭購買汽車的時候,被收了一年的管理費,張先生還告訴記者:“當時4S店的工作人員告訴我,還給我優惠了,只收了3000元,當時我覺得自己還很幸運。”
那么,這筆費用是什么呢?據報道,該店的銷售人員解釋說,這是他們幫提供擔保的公司代收的一個費用。
原來,在貸款購車的過程當中,銀行向消費者提供貸款必須要有第三方向消費者提供擔保,提供擔保的第三方還需要具備銀行認可的條件,而王先生購車的汽車銷售公司不具備這樣的條件,便委托另一家具備擔保條件的汽車銷售公司為王先生貸款購車提供擔保,這通常稱為他保。那么,為王先生提供擔保的這家公司是否收取了這3600元的管理費呢?不過該提供擔保的汽車銷售公司經理陳先生卻表示,他們并沒有委托,也不收這種費用。
據重慶銀行業協會秘書長王成保表示:“在按揭貸款購車的過程當中,銀行是不會對貸款者收取任何的費用。”也就是說,這多收的管理費,實際上就落到了汽車銷售公司自己的口袋中。
記者支招
看清這幾點——貸款買車不一定都劃算
貸款買車要做到這些
1、免息?不一定劃算哦
買車享受一年期免息按揭,甚至“零利率免息貸款”!這些口號標語相信買車的市民看得不少了,為了讓人們能夠更容易地買車,汽車廠家與經銷商也是想盡了辦法,確實看上去很吸引人。
當然,確實有不少廠家是想讓利吸引消費者來購買旗下產品,畢竟汽車市場的競爭異常激烈。不過,在這些看似性價比超高的背后,其實也是有一些陷阱或貓膩的,讓人防不勝防。首先第一個最容易發現的,就是手續費。雖然免了利息,但在辦理分期付款業務時,往往需要消費者支付一筆手續費。而這筆手續費卻大有玄機,不僅包含了車貸的利息,還包括了經銷商辦理按揭業務的利潤。因此,有些經銷商為了表示真的“很抵”,打出的口號是“免息又免手續費”的雙免政策。
此外,有的時候,貸款買車免息或免手續費了,原本可以享受的優惠卻“消失”,只能按原價購買了,這也是許多4S店提出的要求。車主不妨算一下,很多時候免掉的利息還不如優惠的一半,真不如全款購車來得劃算。
2、貸款合同、協議要看清
很多時候,購車的朋友們在辦理購車貸款時,往往求車心切,之前沒有好好了解相關的費用,這就給不良車商有機可乘,同一個收費項目變換幾個名字,重復收費。例如什么管理費、服務費,其實都是莫須有。巧立名目,重復收費,合同、協議上做手腳,不按約定標準辦理,這些都是比較常見的汽車貸款潛規則。特別是許多貸款公司吹得非常好聽,實際上卻沒有一條寫進合同里面。所以一定要看清楚合同、協議,看清楚收費項目,不懂的就要弄清楚,最好讓有經驗的朋友陪同。
3、小心隱藏的強制性條款
在貸款買車時,一些不良4S店會指定消費者去指定銀行貸款或指定保險公司辦理保險,并收取高額手續費。他們往往表示一定要在這幾家里面去選擇,又或者吹噓快捷之類。實際上,有時候消費者在這些指定的機構辦理貸款和保險,經常會面臨一些強制性的條款卻搞不清楚,比如繳納所謂的擔保費、手續費。例如消費者如果想選擇其他保險公司,之前所繳納的保險押金可能會被扣除。而甚至有些車主過后想換家保險公司買保險,會面臨當初的保險押金不能退的霸王條款。
因此,在貸款購車時如果發現有明顯不合理的地方,或者非要指定的機構不可的話,那就要小心為上,不要被一些口頭上的利益沖昏了頭腦。
記者支招
1、在簽訂合同的時候,咨詢閱讀條款,了解收費項目
2、如果發現有霸王條款,要及時提出,如果實在不合理就不要勉強購買
3、保留好相關的合同和票據,以后發生糾紛時是重要的侵權證據
便宜不一定有好貨買平行進口車要警惕消費陷阱
中消協:二手車網上虛假宣傳多 2017-03-09 | |
熱銷新車供應不足或成撬動二手車市場“新支點” 2017-03-03 | |
二手車電商如何“咸魚翻身”? 2017-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