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信息泄露難上牌汽車消費網購還需多上心
【案情簡介】
消費者投訴:2013年底,在汽車4S店購買一輛全新奧迪Q5汽車。然而在汽車上牌時卻被車管所告知,其車輛發動機號和識別碼已在內蒙古被使用,因此拒絕其上牌。4S店表示絕不可能出現消費者所說的兩車共用一個發動機號以及識別碼的情況。消費者與4S店交涉無果,要求4S店盡快給予合理解決方案。
【處理過程及結果】
在進一步與消費者溝通后,消保委汽車專業辦了解到一個關鍵的信息,由于消費者苦于滬牌難拍,曾于2015年7月和9月在網上委托黃牛辦了2張內蒙古的臨時牌照。車管所的信息顯示消費者的車輛是在2015年12月在內蒙古辦理了牌照。因此極有可能是消費者在網購臨牌時泄露了自己車輛信息,致使被他人盜用。經過溝通,4S店表示愿意協助消費者聯系主機廠出具合格證、真偽證明材料,配合消費者辦理上牌。
【消保委提示】
一張小小臨牌泄露個人信息,致使信息被盜車牌難上,惹出這么大的煩惱,這讓消費者是追悔莫及。
雖然在上海辦理臨時牌照后并不影響在外地繼續申請臨牌,但是辦外地臨時牌照存在一定的風險。一是無法核實臨牌真偽。由于上海和外省車牌系統并不聯網,在上海車牌系統中也無法查詢外地臨牌信息,再加之臨時牌照沒有設置防偽標識等鑒別手段,普通市民分辨外地臨牌的真假有一定難度;二是出險保險理賠難。如果無法核實臨牌真偽,保險公司在理賠時有可能是不予理賠的;三是個人信息恐泄露。由于辦理臨時牌照時,需要提供購車發票、車輛合格證、身份證、交強險等材料,有可能會使個人信息泄露造成嚴重的后果。
網購汽車配件需謹慎
【案情簡介】
隨著有車一族的不斷壯大,因其選擇多、收貨方便、價格便宜,很多車主都會選擇在網上選購汽車用品。盡管網購汽車用品在價格上讓人心動不已,但也存在著質量沒有保障、沒有明確的“三包”期限,配件真假難辨等弊端。
日前,消保委汽車專業辦接到王先生的投訴,他在網上購買了一個電裝蝸牛喇叭,使用了不到一個月,喇叭就壞了。他要求經營者保修,對方卻以喇叭是易損耗件為由拒絕質保。專業辦接到投訴后按照消費者提供的信息上網查看,發現產品網頁上并沒有關于保修期的說明,詢問客服,客服表示都是口頭和消費者說明的。
【消保委提示】
1、消費者應根據所需配件類別,選擇購買方式。對于通用零配件或裝飾用汽車用品,因為價格相對便宜,買回來自己安裝也簡單,不需要太強的專業知識,就算買到有問題的產品,也不致于對行車安全產生威脅。而對于像輪轂、自動泊車儀、車載導航、防盜器、火花塞和電瓶等需要安裝的產品,這類汽車用品最好還是需要請專業人員安裝,最好先咨詢過相關專業人士再決定是否在網上購買。汽車配件的安裝是一項精密又專業的技術活,尤其是在電路方面,要想自行裝好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建議消費者不要輕易在網上購買復雜的汽車配件,不但安裝困難,而且其質量的好壞也不易分辨。
2、網上購買配件要多看、多問。在網上選購汽車配件一定要先明確購買零件的規格型號。特別要提醒的是同一廠生產的相近型號的配件不一定適合,因此下單之前必須與賣家多溝通,確保不會買錯。
3、購買汽車用品要到信譽、服務等較好的專業網絡平臺購買。在網購前注意識別商家合法備案標志,試撥網站聯系電話,查實驗證名稱和地址等信息。其次要注重商品和服務實際情況,不能只圖便宜,不要輕信價格特別低的商品,這很可能是欺騙消費者的誘餌。另外,購物過程中,注意保存相關網頁和付款憑證,盡量向經營者索取發票,以便事后維權。最后,網上購物有多種付款方式,盡可能通過交易平臺提供的第三方付款渠道,以保證安全。
售后 合同 質量列汽車消費投訴前三位 2017-03-14 | |
解讀汽車消費稅新政 130萬小汽車需多掏10萬余元 2016-12-05 | |
汽車消費整體維持高增長 未來汽車消費或現五類新秀 2016-11-22 | |
13部門“加油” 汽車等消費迎來新一輪政策利好 2016-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