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工信部公布第四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去除涉及騙補企業500多款車型之外,同時考慮技術門檻,新增678款,這也是今年上榜目錄車型數量最多的一期目錄。其中,新能源乘用車63款,新能源客車371款,純電動專用車共244款。新能源車乘用車中,混合動力乘用車14款,純電動乘用車48款,燃料電池乘用車1款。新能源客車中,純電動客車293款,混合動力客車78款。
新《意見稿》出爐
今年1~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生產35.5萬輛,銷售33.7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了77.9%和82.2%。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完成27.6萬輛和25.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98.1%和102.5%;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均完成7.9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31.0%和37.2%。
新推薦車型目錄公布后,汽車企業新能源車項目的生產與銷售將再次全力啟動。此前,由于遲遲沒有進入推薦目錄,部分汽車企業盡管已經生產,但不敢對外銷售。市場今年銷量可新增加10萬輛以上,全年有望超過45萬輛,繼續排名全球第一,但難以達成年初預計的70萬輛。
分析認為,新能源車的第四批目錄推出有利于新能源車的穩定可持續發展。一方面,在財政補貼之下,新能源車企業能健康有序的發展。另外一方面,傳統車企也能借助于補貼實現車型結構的調整。根據規劃,汽車行業在2016~2020年累積生產新能源乘用車約558萬輛,僅2020年當年生產新能源乘用車約達到200萬輛,這對于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來說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2016年是開局之年,實現開門紅與否,至關重要。
混合動力車型沒有積分
與第四期推薦目錄同期發布的還有《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這意味著,在汽車圈內風傳已久的“積分制”開始有落地的跡象。
根據《意見稿》,每個汽車企業根據生產規模,每年制定一個負積分,該車企需要通過生產新能源車等其他方式來進行積分抵償。負積分無法抵償,只能通過工信部建立的積分平臺進行購買。工信部將對燃料消耗量達不到目標值且負積分未抵償的企業,實施最為嚴厲的處罰措施。
假如《意見稿》正式實施,新能源車補貼將仿照美國,從政府補貼專為市場資源調配,政府角色將改為“裁判員”。《意見稿》同時羅列三種能夠獲得積分的新能源車型,分別為純電動車、插電混動動力汽車(含增程式)和燃料電池車。值得關注的是,混合動力不在其中。
不僅中國,歐美日也建立乘用車燃料消耗量/二氧化碳管理體系。以美國為例,從1990年開始,實施零排放汽車政策,要求企業可以通過銷售新能源車來獲得積分,如不能滿足則要向其他車企購買,否則必須繳納每個積分5000美元的罰款。特斯拉是這一政策的受益者,通過銷售碳排放額度,每個季度便有數百萬美元的額外收入。
車企面臨巨大挑戰
上海通用總經理王永清在廣州車展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制定一系列的電氣化戰略,但由于基數較大,要趕在2020年之前達標也是存在巨大的壓力。一汽豐田銷售公司總經理姜君更為悲觀,他表示,到2020年,可能除比亞迪之外,國內主流汽車企業都面臨被罰款的窘境。不過,由于基數不大,廣汽乘用車已經提前滿足2018年的燃油限值標準。廣汽乘用車并沒有因此松懈,廣汽研究院院長王秋景告訴記者,從明年開始,將繼續推出一系列的插電混動或純電動汽車。
實際上,僅靠小排量發動機已經難以滿足日益嚴苛的排放法規要求。11月底,寶馬、戴姆勒、福特以及包含奧迪和保時捷在內的大眾集團聯合簽署一份合作諒解備忘錄,在歐洲打造具有最大功率的充電網絡。豐田在積極調整策略,開發小型純電動車。而在中國電動車領域起步較晚的大眾汽車,在未來的新產品規劃中,已經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作為發展的主要方向。一位本土汽車研發人員告訴記者,在新形勢下,車企將不得不放棄粗放的發展方式,以SUV為重的車型結構也將發生改變。另外一位汽車4S店銷售負責人表示,在基礎設施不完善的情況下,大力發展新能源車,值得商榷。
不管如何,第四批新能源車推薦目錄,讓車企大松一口氣。但又不得不面對迫在眉睫的“積分制”新挑戰。邊走邊看,這是從汽車企業到汽車經銷商不約而同采取的方法。(周偉力)
新能源車電池等領域擬放開外資準入限制 2016-12-09 | |
提高準入門檻 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漸行漸近 2016-12-08 | |
五部門將對新能源汽車安全情況等進行專項督察 2016-12-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