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問
專車搶了出租車生意?
“針對‘專車’的全國性網絡約租車管理辦法預計將在本月內推出”的消息傳出之際,另一條消息同樣備受關注:近日交通部組織了名為深化出租汽車改革初步思路的會議。出租車和專車,這一對“冤家”,又被擺在了一起。
直到今年4月份,殷浩還是一名有著16年駕齡的老“的哥”。4月起,他在南京開起了兩家公司,一家汽車租賃公司和一家勞務派遣公司。依照專車運營模式,由互聯網專車平臺、專車司機、汽車租賃公司以及勞務派遣公司簽署“四方協議”,老殷坦言他占到了其中兩頭。
為什么做專車?“為了讓退休的‘的哥’有活干。”老殷說得很實在,自個兒的出租車承包合同在今年9月份到期,而身邊和他一樣,合同到期的老司機有100多人。這部分人可以做什么?他說,開餐館的、開黑車的、去當司機的,“啥都有”。
公司剛起步,老殷坦言目前公司只有幾十輛車。“我們沒打算搶‘老飯碗’。”
專家建議
“潮汐理論”補高峰運力
上世紀80年代,公共交通運力不足,開始大力發展出租車,出租車也就逐漸演化為“準公交”的角色,高端出租車服務漸漸消失。在中國互聯網協會研究中心秘書長胡鋼看來,專車、快車同樣也給出租車改革提供了思路。
“打不著車的時候,互聯網專車就可以派上用場了,就像潮起潮落一樣。”胡鋼表示,“潮汐理論”可以成為調節出租車和互聯網專車的杠桿。通過互聯網平臺、價格等市場因素自然作用,雙方可以區分服務標準,區分服務時間,實現部分互聯網專車提供出租車之外的高端出行服務,此外在高峰交通時段補充城市運力。
三問
專車會泄露個人隱私嗎?
“我被惡意恐嚇了!”昨天晚上,剛坐完專車回到家的車輝接到了一通令他有些心驚肉跳的電話。電話那頭,是剛剛送他到家的專車司機。原來,由于等待時間過長,加上司機不認識路,讓車輝原本20分鐘就能到家的車程足足用了快1小時才到家,感到氣憤的他給司機點了個“差評”,卻招來司機一通夾雜著粗話的炮轟電話。
被司機“騷擾”,成了一些乘客的共同經歷。點開司機的評價頁面,盡管系統對乘客的手機號進行了部分屏蔽,但由于司機和乘客通話時手機頁面上顯示著雙方的號碼,部分司機一旦發現自己有了“差評”便可以輕易找到“元兇”。
“乘客被騷擾后,可以向平臺進行投訴。我們受理、核實情況后會對司機進行相應處理。”滴滴快的方面回應。
而帶有一定社交因素的順風車也讓一部分乘客擔心起自己的隱私安全。“我的搭車請求直接就說明了我住哪兒、我在哪兒上班,要是萬一泄露了怎么辦?”市民韓女士說。
專家建議
互聯網平臺應對數據“脫敏”
“個人信息保護問題,不容忽視。”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中心研究員、副教授朱巍表示,此前優步公司就曾因為用戶個人信息泄露而陷入爭議當中。一方面互聯網公司應當加強系統防護能力,防止個人信息因外力而被泄露,一方面在乘客和司機之間應當引入“脫敏”數據,“例如后臺乘客對司機的評價,完全實現匿名。”
朱巍還建議,互聯網專車目前還缺乏強制保險環節,乘客用車安全仍存在隱患。目前互聯網專車公司大多設立了理賠基金池或是和保險公司合作,為車輛和乘客購置一定保險,但仍需要更適用于專車環境的金融產品,明確一旦出現事故,乘客、司機、互聯網平臺的各自責任和權利。
專車燒錢大戰存隱憂 部分城市出整治方案 2015-06-08 | |
出租車改革意見初稿形成 專車模式獲認可 2015-06-01 | |
Uber來華探討專車合法化 愿與政府合作 2015-05-29 | |
出行市場大戰遠未平息 再戰廉價專車 2015-05-26 | |
百萬元牌照貶值近半:出租車行業內外交困迎變革 2015-0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