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路透社2月13日報道稱,大眾公司旗下12個品牌汽車1月總銷量上升0.7%,達到817600輛。大眾品牌占總銷量的60%多,但是該品牌1月銷量已經連續第4個月下降,降幅2.8%。面對如此數據大眾銷售總監Christian Klingler直言“縱觀今年,仍有許多的不確定性,同樣也是充滿挑戰的一年。”
就在2015年年初,大眾集團公布2014年汽車銷量首次突破1千萬輛,并稱最早有望在2015年超過豐田汽車,成為全球銷量第一品牌。短短一個月時間,是什么讓大眾汽車對于2015年發展前景產生了“顛覆性”的變化呢?事實上,大眾近四個月全球銷量下滑與中國市場遭遇瓶頸以及美國市場遭冷落有著很大關系。
上海大眾產能調整埋禍根
據環球網記者調查,2015年1月在中國市場(包括香港),大眾銷量為267,800輛,去年同期265,900輛,同比下滑0.7%。盡管旗下朗逸、捷達和速騰仍包攬中國轎車銷量前三強,但這一微小增長與之前大眾令人羨慕的高增長態勢相比,簡直判若兩人。
上海大眾的2014年進行生產線調整是大眾國內市場表現不佳的主要因素。2014年二季度,上海大眾對生產線進行改造。包括POLO、帕薩特、新桑塔納等暢銷車的產能受到一定影響,而這也是上海大眾下半年銷量增長的不利因素。
產能的調整無疑為2014年四季度以及2015年年初的銷量微增長埋下了禍根。過去的十年中大眾起到牽引作用無疑是中國市場。2014年大眾在華銷量大幅增長12%,占整體銷量的36%。相信在上海大眾產能恢復、一汽大眾擺脫一系列的召回事件之后,大眾仍舊會在中國市場找回昔日的強者姿態。
然而相比于中國市場,大眾在美國市場遭遇的才是真正的大難題。
大眾美國市場遭冷落
據環球網記者了解,大眾計劃2015-2019年向中國投資220億歐元,力爭2018年將中國的年產能提高至400萬輛。而在美國的業務卻令大眾頭疼不已。2014年大眾集團在美國的銷量同比減少2%。作為“招牌”的大眾品牌乘用車減少10%,在旗下所有品牌中一家獨敗,發起反擊已成為大眾的當務之急。為此,大眾計劃2018年之前在美國投資70億美元。
《日本經濟新聞》1月29日報道直言。在中國市場的支撐下,10年里大眾的銷量幾乎翻了一番。而“超越豐田”的關鍵在于提振美國的銷量。
“在美國,大眾燃效性能出色的主力中型車“帕薩特”銷售乏力。而底特律車展推出的新款SUV比較適合喜歡“力量感”的美國人,配備有高輸出功率的汽油發動機及2個馬達,既環保還具有出色的行駛性能。雖然要在2016年以后才能拉動整體銷量,但大眾卻對其充滿期待。”大眾總裁文德恩如此評價大眾美國市場表現以及新車“Cross Coupe GTE”。
除了美國市場遭冷遇之外,大眾目前還面臨一個更加難以平衡解決的難題。那就是略帶盲目性質的擴張為其在今后的發展埋下的隱患。
對于大眾快速擴大業務所帶來的不良影響,部件廠商已經敏感地有所察覺。大眾2014年提出了將成本總計削減50億歐元的目標。多位在德國的日系零部件廠商的高層表示:“從2014年夏季開始,大眾要求削減價格的態度越來越強硬”。
關于大眾力爭削減成本的底盤通用化戰略,有分析師認為:“目前還看不到預期的效果”。
“現在的大眾汽車就像雷曼危機前的豐田”,豐田汽車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管十分冷靜地看待大眾的飛速發展。
豐田在凍結工廠新建計劃的同時,還通過調整生產線等,累計削減了1.5萬億日元以上的成本。這些結構改革成為了豐田2014年4-6月利潤時隔7年創下歷史新高的原動力。
在中國市場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大眾要實現進一步的增長需亟需打開美國市場,但似乎需要越過很高的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