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稱,哈飛汽車“二屆四次職代會”提出在現有5000名員工基礎上再減員1200人的計劃,而這也是長安汽車2009年入主哈飛汽車以來提出的第二次裁員計劃。
企業大裁員這種事情發生在經濟大蕭條的時候還可以理解,如果發生一個行業處于黃金時期,真的很難說的過去,這種情況只能算是拉底行業的底線。一個不知道尊重自己員工的車企,就是不知道尊重自己,同樣不值得我們尊敬。這是筆者看到企業大幅度裁員新聞的第一個反應。
很多人可能會疑問,一個企業已經連年虧損了,不進行裁員已經沒辦法生存了,這個時候不裁員怎么辦,事實上,無論是管理層還是股東方面有沒有認真思考一件事情,到底是為了自身的利益不去變革還是裁員能夠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汽車行業這些年的發展,在每一個細化市場都在出現英雄,這些給予企業很多機會,這個時候僅僅去考慮剔除弱勢群體,顯得不合時宜。
第一、“經營不善”車企員工權益誰來保障?
3月25日,哈飛汽車黨委書記兼副總經理康平對記者稱“哈飛汽車決不養閑人、懶人。”筆者認為這句話非常具有諷刺意味,當年這些人都是你招進來的,然后經歷幾年,特別在中國汽車行業黃金發展的幾年,你把企業經營出現了問題,把這幫企業員工閑置了,還將這些原因歸結為“閑人、懶人”,這邏輯有明顯的問題。
為什么這幾年民營的自主汽車發展的勢頭超越了國有自主汽車企業,主要原因在于一種危機感,他們充分利用了自己具有的資源,這些所謂的“閑人、懶人”,在它們手里變成了難能可貴的資源,這是作為企業管理層最基本的概念。
企業發展出現問題,第一個問題不應該去剔除底層員工,而應該是去問責決定方向的管理層,我們從體育項目上也能夠看得很清楚,比賽連續出現狀況,下課的不是球員而是教練,并且這樣的事情效果明顯,在這個方面,企業制造商應該效仿。
暫且不論管理層問責的事宜,單純東汽車制造商員工權益的角度出發,我們需要一只獨立的第三方力量進行保障。
我國的工會制度在很多企業都存在,但是中國汽車行業的工會和美國的汽車工會比較起來,后者的名氣顯然要大得多。名氣大主要的原因是美國的汽車工會在保障企業從業人員權益方面發揮著巨大的作用。這點,筆者在文章也不止一次地提出,但是目前來看,中方相應的組織反應還是太過于溫和了。
筆者所了解的很多工會在中方的現狀是進行相應的員工關懷,按照一朋友的話就是扣除些工資,給你買些日用品,這樣的話很多時候我們就需要一個能夠切實以員工的根本需求作為出發點。
盡管國家的勞動法逐步嚴格,在企業和員工的對話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企業,并沒有切實根據相應的法律、法規行事,這點對于當下的企業和員工的關系來看,員工處于相應的劣勢地位。
盡管政府或者民間設立相應的投訴和糾紛解決渠道,員工很多的權益并不能得到相應的保障,這時候來講,企業里面能否出現類似“美國汽車工會”的組織來和處于強勢地位的車企進行相應的抗衡,顯得尤為重要,當然,這個時候,對于中國整體的汽車行業來講,也是一種進步和成熟。這點不僅僅存在所謂的口號上,而是保持整個行業健康發展、從業人士健康流動的一個規范性的東西,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