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得起50萬去買整車的人,是不會計較電商平臺上4000-5000元的價格差價,尤其是在電商平臺以相對低廉的價格購買了以后,卻找不到相應的4S店提供后續包養和維修服務。因此汽車電商絕不同于傳統零售,更重視的是汽車后市場的支持和維護。上汽看到了這一點,車享平臺所提供的服務涵蓋了試駕、各個旗下經銷商的詢價、售后保養和維修,嘗試以自身資源照搬線下銷售網絡到線上。因此相比于此前雨后春筍般的汽車電商平臺,上汽具有一定財大氣粗的優勢。
盡管天時地利人和,但上汽想要實現自己的汽車互聯網帝國還有長且艱巨的路要走。上汽旗下有許多子公司,上海通用、上海大眾等。如何協調各個公司之間的利益和政策,是上汽接下來需要去思考的事。此外,2013年,汽車市場在企業降價刺激、商用車回暖、限購恐慌性需求等綜合因素下,中國車市暫時保持了全球第一的領先地位。然而去年12月以今年1月由于限購政策的原因,銷量大增,一定程度上預支了2014年的汽車銷量,多方人士預言2014年的汽車市場形勢將弱于2013年。
經銷商普遍認為,目前汽車利潤獲取的主要來源早已不在新車銷售上,而體現在售后長尾。而車享平臺若要成功,一定要實現車企、經銷商、消費者的三方利益。電商化途徑或是讓各個經銷商在統一平臺上各立門戶,或是將銷售政策捆綁同一化,或是以降低部分熱門車輛價格導流捆綁售后服務長尾。
截至發稿前,本文記者曾嘗試在車享平臺就“君越2013款2.0T SIDI技術型”進行詢價。根據網站提示選定所在地,平臺會給出目前三個所在地經銷商,需要用戶一個個發短信進行詢價。詢價后的短信僅顯示價格,并無經銷商的具體信息。客服表示短信收到的價格也不是最終價格,還需要去經銷商門店進行價格協商。
如此一來,詢價的流程其實并沒有被簡化,除了首頁所示的部分明星車輛半價銷售可以吸引流量,后期靠何種服務持續保證消費者還值得觀察。可見傳統汽車行業想進入互聯網,還需從服務細節入手,擺脫傳統流量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