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最大的商業集團商業大廈用25年產生的營業額是100億,而天貓“雙十一“僅用21個小時就有超過300億的交易額。互聯網正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顛覆著傳統模式。
無人駕駛領域同樣如此。在IT界看來,互聯網技術成熟后,無人駕駛將很容易實現。不過,實現自動駕駛,必須另外開辟一條類似于“高鐵“、“輕軌“的智能交通來完成,因為只有車與車之間真正實現了互聯,才有機會實現真正的無人駕駛,而這在傳統的道路上是無法實現的。
不過,一旦無人駕駛實現,對于傳統汽車領域而言,則是一場顛覆性的革命,因為到時候,人們根本就不再需要擁有汽車,汽車只是解決交通的工具,形態可以多種,甚至可以不需要輪子,人們也不會過多關注品牌,就如手機和PC一樣,未來汽車品牌也會從目前的幾百個,逐漸被一兩個主流品牌所覆蓋。
傳統汽車公司卻不這么想。他們堅持認為,自動駕駛的實現必然是基于現有的道路交通設施(高速公路),只需在現有的汽車上進行一些特殊的配置即可完成,否則就違背了無人駕駛技術研發的初衷。
IT界:三張網顛覆傳統汽車
在IT界看來,無人駕駛僅需要借助三張網絡就能實現,即車內網、以太網和MESH網絡(即著車車通行網絡)。現在實現這三張網絡,并不遙遠。目前法國和美國的公司已經具備了這個能力,2016年就將推出全球標準。有了這三張網絡,即便沒有紅綠燈控制,車與車之間也不會相撞。
不過,“在現有道路上開發無人駕駛車,這是不可能的。“在博泰總裁應宜倫看來,無人駕駛必然是伴隨著智能交通的道路網絡而發展起來的。
“我們最近也一直在思考無人駕駛。“應宜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他的設想中,未來無人駕駛模式是:“寶馬哥“被堵在二環,在他旁邊,另外一條類似于半封閉管道的道路上,一輛輛白色的小車刷刷飛過。這些白色的小車可以沒有輪子,可以不受時速限制,彼此之間不會撞車。
比如,200公里之外的地方下雨了,后面的車都會知道,都會自動將車控制在一定的速度之內。與此同時,通過云端的控制,可以設計一個安全距離。與傳統的駕駛90公里速度至少要保持20米的安全距離不同,無人駕駛的車與車之間所需要的安全距離更短,可能兩米就夠了,這意味著,在同樣多的道路資源下,能夠同時供更多的車輛行駛,提高道路的使用率。
此外,通過云端識別,不管這輛車是不是你的,但它能知道你喜歡吃什么喝什么,上個月去過哪家咖啡館,當你坐進車內以后,它會自動按照你的興趣幫你配置好娛樂設置、知道你要去哪里,甚至會自動幫你接通將要會見客戶的電話,并自動幫你錄音,隨著三張網的實現,這樣的智能汽車將在三到五年內實現。
諾基亞做不出iPhone是缺乏互聯網基因
“無人駕駛是好東西,但在現有情況下,無人駕駛還面臨很多無法逾越的壁壘。“應宜倫認為,第一,車與車之間需要大規模聯網,我國年銷量汽車2000多萬輛,但能實現聯網的汽車并不多;第二,有了聯網車,還需要用戶的利用率,如果大家都不去使用,談無人駕駛也是不現實的。解決上述兩個問題的關鍵是,汽車的標準化。要實現聯網汽車大規模普及并且大家都能使用這套系統,關鍵在于用戶的需求和體驗能不能滿足。而手機和PC之所以能被大規模使用,前提是產品實現了標準化。
(責任編輯:車仔)
豐田發布無人駕駛汽車計劃 將2015年推出 2013-10-14 | |
華爾街日報:無人駕駛汽車從科幻駛進現實 2013-09-24 | |
谷歌無人駕駛汽車技術 或將于2017年推出 2013-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