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新聞網10月24日訊 曾幾何時,由于本地車市產品質量糾紛的日漸增多,不少消費者和業界人士對汽車“三包”新政報以極大的關注和期待。如今這一新政在本地實施已近一個月時間,該政策會對本地車市造成多大的影響?日前記者走訪獲悉,“三包”政策實施以來在本地暫未引起較大波瀾,不少消費者對其關注甚微,一些商家也聲稱新規對目前的銷售影響甚微。
購車者關注度較低
上周,記者走訪了晉江成達馬自達4S店。在店內,記者看到前來看車的人流量較之“十一”黃金周有明顯地減少,但也不乏陸陸續續有消費者到店咨詢車型。在與一名銷售顧問的聊天中,記者了解到,目前店內以消化前期的訂單為主。“這段時間的人流確實少了很多,畢竟大多數有意向的客戶已經在前幾個禮拜買了車。”這名銷售顧問告訴記者,目前店內處于十一黃金周熱賣高潮的退潮期。
隨后記者在其他幾家4S店里,發現情況也大致一般。問及“三包”政策是否對店內銷售量有影響時,多家銷售顧問均表示影響不大。“客戶根本不會問‘三包’的,他們對價格比較關注。”中升沃茂的陳姓銷售人員表示,本地消費者更多的是關注看得到的東西,比如價格、優惠幅度、用車成本等等,對“三包”的關注還是比較少涉及的。
經銷商銷售影響不大
在大多數情況下,汽車一旦出了問題,最直接面對的是消費者和經銷商。那么經銷商對“三包”是怎么看的呢?按照“三包”規定,如果在“三包”有效期內,汽車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消費者憑“三包”憑證免費修理。在上述經銷商看來,在“三包”期限內,新車出現上述情況的幾率并不大。“對于‘三包’政策,我們一點也不擔心,有廠家過硬的生產質量做后盾,我們不會吃虧。”成達4S店的市場負責人表示,對汽車經銷商來講,“三包”新政的出臺對服務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可以讓消費者更加安心購車,對整個行業的發展是利好的。
采訪中有經銷商負責人表示,“三包”政策的實施,對于那些制造質量一般的汽車廠家,以及維修水平差的汽車維修廠,或許會是個致命的打擊。“三包”政策除了是對汽車廠商承受能力的考驗之外,對糾紛的事項也有了比較明確的認定。對此,晉江豐豪標致4S店的銷售人員李先生表示大為欣賞。他告訴記者自己從業多年,其間曾多次碰到過出現質量問題時消費者不理解的情況。他認為,汽車“三包”政策無論是對廠家,經銷商還是消費者,都是一件利好的事情,因為有了法律上的明確規定,買賣雙方容易更有效地協調并解決問題。
觀察:
消費維權莫放松警惕
雖然汽車“三包”已經熱熱鬧鬧地“炒”了大半年,實施也已經半個多月,但本地消費者對“汽車三包”政策的了解程度不高,仍需加強認識。采訪中記者注意到,仍有消費者對新規的理解過于片面。比如,很多消費者把汽車“三包”規定簡單地理解為“換車、退車”法規,卻不知道即使是符合“三包”法規條款,消費者也需要支付因使用而產生的補償。“主要是還沒真的遇到麻煩事兒,要真碰上了,你才會覺得這政策和你有關系,要不那就是無關痛癢的。”來自曾井社區的莊先生表示。
長期以來,本地車市上,消費者和經銷商因為一些零部件質量問題而產生爭執的事情不少見。雖說汽車“三包”實施讓消費者吃了一顆“定心丸”,但是“三包”落地之后是否會變味呢?”本報熱心讀者李先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畢竟,汽車三包政策并沒有細化到汽車的每一個問題,而在實際操作中遇到問題更多,這樣不可避免還會出現爭執。”來自蘇厝的讀者蘇先生也發表了對“三包”的看法,他認為要想讓規定能夠得到好的執行,相關細則還需要更加完善。“要不然就可能出現部門間‘踢皮球’的情況。”
事實上,這種擔憂并非杞人憂天。在記者的采訪過程中,許多業內人士表示某些細節問題在執行中面臨操作難的問題。“比如退換車的問題。”一家4S店的銷售主管表示,雖然“三包”為消費者提供了“退換車的權利”,但是承擔退換車的受理方卻是經銷商而不是廠家。如果車輛達到退車標準,經銷商同意退車,但是廠家卻不認可,那要怎么處理?“我們在這中間就有點左右為難。”
因此,對于購車者來說,行業法規的日益完善,對保護合法的消費權益無疑是一個好消息。縱然新規還有一些細節需要改進完善,但終究是一個進步。而對于本地購車者而言,在消費之初就應該提升意識,加強對相關法規的了解,除了重視產品價格外,更要重視經銷商的服務,從而確保今后漫長的用車過程能夠順利和舒心。(記者_李玲玲)
汽車“三包”波瀾不驚 消費者擔心維權麻煩 2013-10-23 | |
首宗汽車三包"扯皮"事件:美規車避談質保 2013-10-21 | |
汽車三包投訴激增 國家工商總局首次回應 2013-10-18 | |
汽車三包網上線 所查信息可作為維權依據 2013-10-11 | |
“三包”新政 本地車市反響平淡 2013-1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