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鑫動力現在基本上已名存實亡,工廠半年前已停止生產動力鋰電池了,原有的團隊200多人差不多都解散了。”接近協鑫動力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下稱“協鑫動力”)的人士張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
協鑫動力自2011年11月份和2012年9月份先后聯合蘇州吳江區和徐州市,宣布分別投資180億元和100億元左右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項目。“協鑫動力的控股股東希望地方政府投資出錢來發展動力及儲能鋰電池項目,一旦該項目不成功,企業也不會有影響。但是地方政府不能接受,最終這兩個地方政府收回了土地。”張建告訴記者。
協鑫動力在動力鋰電池領域的遭遇并不是行業孤例,不少動力鋰電池投資者正在出局,動力鋰電池行業洗牌大幕已經開啟。
項目夭折
主營光伏和電力的協鑫集團介入動力鋰電池領域是在兩年前。經過幾個月的行業調研和談判后,2011年6月份,協鑫集團對外宣布收購了加拿大動力鋰電池廠商MNKE旗下的江蘇伊思達電池公司,并改名為協鑫動力。
彼時正是新能源汽車大熱之際,國內到處都在投資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鏈,地方政府出于招商引資的需要,也對一些新能源汽車相關項目趨之若鶩。在這樣的背景下,協鑫集團與蘇州市吳江區和徐州市一拍即合。
2011年11月,協鑫集團聯合吳江區政府對外宣布將耗資180億元在吳江建設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項目,投產后年銷售額將達400億元。
“為了吸引協鑫動力投資,吳江區政府劃撥給協鑫動力項目3000畝地,同時在一期項目中注入2.3億元,免掉稅收等一切費用。”張建告訴記者,但是到2011年年底,由于協鑫集團的光伏業務板塊和LED遭遇挫折,公司不敢再給動力鋰電池項目投錢,就希望地方政府單方面投錢,協鑫動力進行運營管理。”
作為協鑫集團的掌舵人,董事長朱共山很早就在編織自己的新能源之夢,打造三塊核心產業:光伏、LED和電池儲能。但是在2011年下半年,協鑫集團主要板塊光伏業務和LED業務遭遇行業不景氣。朱共山對于投資動力鋰電池項目也開始謹慎起來,朱共山的打算是公司不出資,依賴地方政府投資來發展鋰電池項目。
到了2012年的1月份和2月份,吳江區已經通過了對協鑫動力項目的環評,雙方需要談正式的協議,吳江區要求協鑫集團拿出在吳江區發展鋰電池項目的方案,但是協鑫集團開始拖延,不愿意拿錢投資,最終,吳江區在去年的4月份左右中止了和協鑫集團的合作,收回了3000畝地的項目。
協鑫集團在蘇州吳江區的投資不了了之后,其在徐州的鋰電池投資項目也以類似的方式結束。2012年9月份,協鑫集團對外宣稱將在徐州投資100多億元的動力電池項目。“徐州市政府方面要求協鑫集團拿錢投資,但是協鑫集團不同意拿錢,最終在徐州的投資也沒有結果。”張建告訴記者。
從當前來看,新能源汽車的推廣速度與幾年前的預期差別很大。工信部裝備工業汽車處處長錢明華在7月12日的“中國(杭州)國際新能源汽車市場化推動高峰論壇”上告訴記者:“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1.63萬輛,2009~2012年間累計生產2.74萬輛。”
新能源汽車市場對動力電池的需求太少,直接導致動力電池產能過剩,很多動力鋰電池企業經營入不敷出。
洗牌
協鑫動力的管理層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尋找新的合作伙伴或者聯系收購方。但在2012年下半年,投資者已經對鋰電池領域有所警惕:經歷過前三年的狂飆突進后,新能源汽車市場環境和預期的判斷差距太遠,熱鬧投資的背后是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的“微乎其微”。
在比較幾家收購公司的多方面條件后,協鑫動力原總經理江游選擇了同樣對鋰電池項目感興趣的香港上市公司中國保綠資產投資有限公司(00397.HK,下稱“中國保綠”,后改名“君陽太陽能”)合作。
去年8月24日,中國保綠發布了《收購協鑫儲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之全部股權》的公告,準備將協鑫儲能收入囊中。
“協鑫動力是在香港注冊的公司,雖然,協鑫動力多次被協鑫集團用來對外宣傳,但公司在實際對外談項目的主體仍然是江蘇伊思達公司,所以,這次公告的合同方為協鑫儲能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其實收購內容仍然是協鑫動力,也就是所收購的江蘇伊思達公司的鋰電池項目。”張建告訴記者。
但這一收購計劃最終未能成行。 2012年9月28日,中國保綠發布了《終止一項重大交易》的公告。在公告中,董事會宣布由于訂約各方無法對業務估值所采納的估值方法達成一致,訂約各方同意不再繼續進行買賣協議下之交易,故訂立終止協議。
自此,協鑫動力的團隊開始出現人員出走跡象,其總經理江游在鋰電池合作項目無果后離職,不少海歸技術人員也先后離開協鑫動力。由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當前的需求有限,缺少訂單的協鑫動力基本上停止了鋰電池生產。
協鑫動力只是此輪鋰電池投資退潮的縮影,行業洗牌大幕已經開啟。之前主營磷化工的澄星股份(600078.SH)2010年設立天澄能源從事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及電池生產,當時的口號是“打造國內一流大型動力電池生產企業”,但是在去年11月,公司對外宣布,天澄能源成立至今生產經營無任何進展,決定解散并清算。
記者了解到,很多動力鋰電池生產企業的主營業務不是汽車用電池,只是打著名號去圈地。中國電池網于清教認為,目前中國動力電池行業正面臨全行業虧損,動力電池行業正在經歷深度洗牌。
(文中張建系化名)
新能源車展10月舉辦 多家中外企業報名參展 2013-08-06 | |
大眾發布新能源戰略 或與奧迪寶馬合作 2013-08-05 | |
新能源車補貼預期強 鋰電池或迎爆發增長 2013-07-26 | |
車市增長乏力 盼新能源與節能補貼新政 2013-0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