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產品毫無馬自達印記
海馬汽車早在2006年就結束了與馬自達長達15年的合作關系,步入自主陣營。但由于海馬汽車取巧沿用了“海南馬自達”時期的品牌簡稱--“海馬”,以及生產的車型都是來自馬自達的平臺,海馬汽車在獨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還經常被認為是馬自達的合資企業。
受此困擾的海馬汽車早已意識到活在馬自達的“陰影”下,對海馬的長期發展是一種阻滯。在2008年,從福美來2代換上海馬鯤鵬標開始,海馬汽車在內部提出的“去馬自達化”進程正式啟動。
吳剛表示,“我們提出的“去馬自達化”只是希望能夠按照中國客戶的需求來全新開發產品。”但是海馬汽車的自主創新之路并非想象中的順利。獨立單飛的海馬汽車如何解除自身馬自達的基因,一直受到業界的質疑。
2006年海馬汽車由合資轉為自主時,正趕上國內車市井噴的黃金時代,但自主剛起步的海馬一時拿不出太多車型,失去了擴大市場的機會。在歷史上最艱難的2008年,海馬全年銷量僅為8.4萬輛,其中福美來一款車就銷售了7.4萬輛,其余車型的總銷量在整體銷量的比例不足二成。后繼新車型的競爭力微弱,使得海馬汽車銷量過度依賴單一款車型,整體銷量時刻處在崩盤的危險境況中。
“海馬從2006年開始走上自主之路,到現在已經有七年時間。之前也推出不少車型,但是之前的產品更多的是在模仿。”李偉勝坦言,隨著自主2.0時代到來,海馬全新產品占其總銷量的比重有望進一步提升。
在經歷了福美來3代、新普力馬之后,海馬汽車通過丘比特、騎士、海馬王子等產品不斷加深海馬的自主品牌形象,直到海馬M3,海馬汽車可以說終于實現了質的飛躍。吳剛表示,與其他自主品牌相比,海馬多了一個與國際品牌合作的經歷;從自主發展來講,海馬走向自主之路晚于其他品牌。“我們這幾年一直沒有一個進攻到自主品牌核心市場區間的產品,海馬M3上市以后,對于海馬大規模的銷量增長,特別是帶動全新產品入市有一個很好的標桿作用。”
除了強化現有產品線外,海馬還有意在品牌和渠道上完成資源的全面整合,海馬汽車所有產品將由同一個網絡銷售并提供服務支持。同時,兩個基地使用同樣的質量生產標準。
海馬汽車用了7年的時間去適應離開馬自達的日子,此番大規模變革讓業界看到了海馬汽車“去馬自達化”的階段性勝利。此次的全面轉型成功與否,我們只能交給市場去檢驗。
預計售6萬起 海馬M3車型配置信息曝光 2013-03-25 | |
海馬新款騎士 泉州上市 2011-1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