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華車拐點是偽命題?
今年第一季度,中國豪華車市場的增長速度僅為4%,一反常態地低于中國整體乘用車市場的增長。在此之前,只有在2009年,由于大排量車消費稅政策的抑制,曾經讓豪華車市場短暫低迷,但很快反彈。
中國豪華車市場是否會由此一路下滑?從上海車展各大豪華車品牌對中國市場的熱情來看,這似乎成了一個偽命題。
專程趕到上海的本田技研社長伊東孝紳,宣布謳歌三年后國產的計劃,成為中國豪華車市場的引爆點。
“如果謳歌僅僅依賴進口的話,很難向顧客提供有競爭力價格的產品,所以我們需要在中國實現生產。”4月20日,伊東孝紳在上海車展表示,“中國稅率上調”及“未能進行本土化”是謳歌在中國銷量低迷的原因。
今年一季度,寶馬在中國的增長從去年的40%回落到7.4%,寶馬由此發出這樣的預測:中國豪華車市場的增長將從過去超高速增長回歸到穩定和溫和的增長態勢,市場競爭因此將更加激烈,品牌營銷也將進入精耕細作的新時期。
即使一季度的增長回到個位數,但中國首次成為寶馬全球第一大單一市場。寶馬集團董事羅伯森在上海車展接受本報采訪時,將今年的回落歸結為去年高增長之后的透支,但對前景依然看好。
“我們雖然不擔心出現拐點,但是我們看到中國豪華車市場在未來會呈現一種正常化的增長態勢,也就是個位數的增長,而不會出現往年20%、30%甚至40%的增長。”羅伯森強調,今后三個月估計會延續一季度的市場態勢,長期看高檔車市場的增速還將持續。
以往的經驗表明,導致豪華車市場利空的因素主要在于,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以及政府對大排量汽車消費的限制,但這些因素在今年發生顯著效應的可能性并不大,而最大的潛在風險在于,中國政府可能出臺的公務車采購計劃對于自主品牌的傾斜。不過,隨著城市限購以及二次換購潮的到來,越來越多消費者更傾向于購買質量和品質更可靠的高端車型,而豪華車商正在努力滿足這類需求。
而為了應對風險,外資豪華車進一步下探,更多入門級的豪華車已經下探到中級車市場,另外,網絡渠道的擴展和延伸進一步加速,而為了規避渠道擴張過快帶來的風險,對于售后利潤的重視也被外資品牌格外關注。
全新奧迪A3三廂版在上海全球首發、奔馳新A級正式上市,以及旨在改變對于新車銷售的過度依賴,讓寶馬品牌更加親民的“未來零售計劃”的正式推出,都是外資豪華車在“下探”方面做出的嘗試。
由此有機構發出預測,2017年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超豪華汽車市場。主要原因是,隨著2013年中國經濟平穩復蘇,中國超豪華汽車的主力客戶——超高凈值人群數量將進一步提升,他們對未來商業和投資機會更加樂觀,個人財富也將隨之增加。